隨著“新基建”戰略的進一步實施,各行各業對傳感器產品的智能化、信息化、網絡化方向發展提出更高要求。傳統的基礎設施,包括計算能力、傳輸能力都有一些瓶頸,因此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,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成為重頭戲。這時候傳感器技術及傳感器產業的重要地位越加顯現,就新基建來看,我國傳感器產業還存在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的“短板”。在面對智能化進步的同時,國內也需要適當的提升傳感器產業自主研發的技術,這也是新基建發展道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新基建能否真正“新”起來,不僅僅在于全新項目的投資、研發與應用,彌補我國傳感器產業領域多年來相關技術短板也是一種“新”。否則,失去這次新基建帶來的機遇,我國眾多企業的轉型升級會受到阻礙。那么傳感器如何在新基建中彌補老短板?
“新基建”包括信息基礎設施、融合基礎設施、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。
一、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,基礎信息建設是傳感器的應用市場,同時信息基礎設施也是傳感器的基礎,兩者相互支撐,為傳感器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環境。
二、在融合基礎設施方面,融合基礎設施包括城市的供水、供電、供氣、供暖、排水,甚至城市的環保、安全等,都需要基于物聯網、傳感器的應用來發揮作用。
三、在創新基礎設施方面,傳感器的運用范圍廣,品類多,需要較高的研發創新投入。創新基礎設施等相關的“新基建”,可以極大地促進傳感器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產業化發展。與此同時,新一代工業互聯網技術也為傳感器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市場。
當前,全球疫情依然嚴峻,給世界經濟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。因此大深在專注創新發展同時,加大光電傳感器核心技術研發,加快新產品的技術開發,助力補齊新基建短板。大深知道只有掌握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,才能在關鍵時刻不受制于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