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肆虐,疫情爆發。口罩作為基礎防護品,無論是前線醫務人員,還是普通的老百姓們,都急需它。
許多其他類型企業開始增設口罩機,投入口罩生產。大深傳感作為口罩機傳感器生產商,已與多家口罩廠商達成合作,加緊生產,助力疫情防護。
小小的口罩是經過怎樣的生產工序,最后到我們手里,帶給我們足夠大的安全感呢?跟隨大深的傳感器一起去見證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生產過程吧!
01 物料合并
口罩的原材料是無紡布,而標準的醫用口罩需要三層合并,口罩三層更安全可靠。
大深的接近傳感器具備抗干擾,精準檢測的功能,確保了物料充足,輪盤轉動正常不被干擾。
02 卷邊,鼻夾縫合
鼻夾在口罩上部分的內層里,佩戴口罩時輕輕捏住鼻夾便可固定到鼻梁上,口罩戴得更嚴實,不漏風,不易掉,更能起到防護作用。
這時候大深的槽型光電準確檢測原料是否到位,保證流程順暢。
03 口罩折疊 壓平
一次性口罩表面是需要折疊的,通常是三層疊層,這樣的結構利于拉開后完全遮住口鼻,完美遮擋飛沫。
疊層完成后,接著就是把疊層部分壓平整,然后口罩表面加工已大概完成了。
大深方型光電進行料帶檢測。
04 裁斷 補邊
口罩表面疊成完成后,接下去就是把面料裁斷成一個個口罩大小,然后用無紡布進行補邊。
第一次裁斷補邊完成后,再次進行第二次裁斷,補邊。這時候口罩已經基本成型了。
在口罩到位時,大深方型光電進行檢測,確保裁出的口罩一致,補邊嚴絲合縫。
05 掛耳繩固定
終于來到口罩生產工序的最后關鍵一步啦,最后將通過熱壓方式固定掛耳繩,完整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生產就結束了。
大深接近傳感器助于口罩的耳繩物料輪盤檢測;口罩到位后,大深光電傳感器協助機械手運作,確保焊壓準確無誤。
有了不同類型傳感器的功勞,口罩的整個生產過程已全自動化,生產速度僅需0.5s/個,但我們依然很難買到口罩。原因是口罩在出廠時需要經過消毒,而標準的消毒過程需要近半個月左右。
為了口罩廠商能早日產出更多口罩,夜晚的大深工廠也都是燈火通明,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傳感器。如果您還不清楚口罩機傳感器的選型,歡迎聯系我們。
抗戰疫情,大深與您并肩。